没有安全保障的物联网成黑客重点攻击对象
发布时间:2017-09-13 11:33:37

没有安全保障的物联网就不能算是物联网!这已经成为当今物联网时代大家基本的共识。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台设备接入物联网,再考虑到多样性的互联通信链路以及云端部署,维护这样一个庞大网络体系安全性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而有分析指出,在针对物联网的攻击中,有83%的攻击目标针对的是边缘终端设备,而这个数以百亿计的最庞大的群体却恰恰是物联网中最疏于防范的安全“短板” 。

更为致命的是,在黑客眼中,边缘设备并不是他们最终的攻击目标。他们会将边缘设备作为一个攻击界面,成为侵入物联网的一扇扇方便之“门”。对此,世健公司资深产品经理Terence Li表示:“一旦入侵者经由(或者伪装成)一个物联网节点进入物联网络,整个网络的安全性都会变得更加脆弱。他们可以窃取重要数据库、破坏正常的工作流程、通过云服务入访问并控制节点本身的操作,其危害难以估量。因此,物联网边缘设备的安全防护,正逐渐成为物联网开发中的重头戏。简言之,我们需要为物联网的边缘设备加装一道“防盗门”,将可能安全威胁挡在门外。“

那怎样的边缘设备才算得上是一个安全的物联网节点呢?有人将其安全性的基本要素总结为“CIA”。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储存或以正进行发送的数据都应只供授权人可见;
完整性(Integrity):发送的消息不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被修改;
真实性(Authenticity):可以向人们保证“消息的发送者正是声称的本人”。
想要实现“CIA”的目标,通行的做法是使用密钥或私钥作为验证识别标签的独特部分,同时要对这些秘钥的存储和通信进行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虽然有很多安全技术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开发者仍然会感到困难重重。

究其原因,有两点。首先,边缘设备通常非常“简单”,很难为“安全”去配备冗余资源,任何安全策略都需要去平衡计算能力、内存、电源、成本等因素。其次,开发者缺乏针对性的、顺手的“工具”,去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好消息是,现在这样的‘工具’已经有了!”世健公司资深产品经理Terence Li表示,“这就是加密元器件——将它集成到边缘设备中,不仅可以作为硬件加密加速器代替主控处理器完成复杂的加解密算法,还能够确保加密操作涉及到的密钥必须存储在隐蔽的受到保护的硬件中,确保密钥在软件或未受保护的硬件中是‘透明’而不可见的。Microchip公司加密元器件家族中最新的产品ATECC508A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COPYRIGHT版权所有 中国软件工程与电子技术发展协会